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聞思修

  《大佛頂首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這一章雖然是觀世音菩薩說祂的方法是採「耳根圓通法門」,而我們未必修的是「耳根圓通法門」,但我們也是可以採用祂的方法論。

  先分別說「聞、思、修」三個字的意思:
  聞:聽聞。
  思:思惟分辨。
  修:修證。

  所以「聞思修」可以解釋為先聽聞方法、然後對方法的內容作分析思考,再依法實行修證。然後在依據實行修證的經驗,再與所看到聽到的資料內容來作比較、思考分析,有沒有達到資料說的程度?如果沒有的話,為何再反覆思考為何達不到?

  我則建議多多閱讀各主要宗教門派大師所寫的經典之作或是他們的傳記,對於自己在方法上的改進及印證自己的程度,是極有幫助的。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為何學靜坐及目標

  ★2011年3月1日,第一次修訂,修改倒數第一段、倒數第三段、倒數第四段。

  絕大部分人的心,從出生開始到死亡結束,不斷地有念頭流動著,只是很多人並沒有察覺到這點罷了。

  最近看了一本談心念的書,書中將心靈狀態細分到九十幾種,甚至到一百二十種之多!

  靜坐是一種所謂「靜中修」的方法,靜態的修行方法;相對地也有所謂的「動中修」,在日常生活中對所見聞覺知一切境上修。

  靜坐,這是比較適合初學者的方法,因為通常會在一個不被外緣打擾的地方坐著。不像「動中修」得時時面對不同的外緣,因而讓心念不容易專注於一處。

  靜坐,不僅僅是靜靜地坐著休息,身體是不動的,更重要一點是要儘量保持念頭不動。

  就靜坐在心念方面的兩大目標:一是先讓念頭能夠專注於一事上,這樣子念頭才能快速地減少(有一派的方法是讓念頭自然寂滅,但這類方法比較適合資質好的人或是修習靜坐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的人),二是保持著對身心內外境能夠覺知的狀態。

  就靜坐在氣脈方面的目標:氣機必須發起,而這也是生理上的靜坐修習有成的一種效驗,否則就與枯坐無異了。

  所以,綜合以上靜坐兩大目標:修心及練氣。

  PS:其實我把中國道家「性命雙修」以及佛教「止觀雙運」的概念給偷渡進來了。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有關這個部落格的緣起

  基本上我是想寫有關靜坐初學者所需要的知識的文章。

  市面上的書籍雖然很多了,但不是太深就是太淺了,尤其很多書是侷限於理論。

  我應該會特別將我的經驗、甚至觀點提出來。

  照理說,我是不太適合寫這方面的東西,因為我沒有教學經驗,並不曉得一般靜坐初學者想要了解的知識;雖嚐過三摩地的法味,不過離解脫還遠的很。

  但真等適合的時機再來寫的話,又不知道是民國幾年後的事情了?